冻伤病因

向您详细介绍冻伤的病理病因,冻伤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引起冻伤的主要病因是人体长时间暴露于0℃以下环境中。

  二、发病机制

  暴露寒冷环境时间持久、局部环境潮湿、全身抵抗力下降、机体创伤或出血、受冻者长期静止不动、酗酒后由于外周血管扩张,散热加速等因素可促进寒冷对机体的损伤。此外、由于老人和幼儿热调节反应能力较差所以易患此病。

  局部皮肤受环境刺激后,血管强烈收缩导致组织缺血。温度继续降低,组织冻结,快速冻结形成细胞内冰晶,缓慢冻结形成细胞间隙冰晶。由于冰晶形成,使细胞内外微环境改变,细胞脱水,细胞内电解质酶、糖等浓度升高。脱离冷冻,在复温过程中,血管扩张,血液进入扩张的微血管后很快淤积,渗出液增加,形成水肿。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导致血栓形成和微循环障碍,使组织更加缺血,甚至导致组织坏死。同时,由于组织代谢增高,需氧量增加,更易引起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因此,冻伤的程度和范围需经数天观察后方可。

  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不同组织对寒冷的耐受性不同,一般认为,神经、血管和肌肉最敏感,皮肤、肌膜、结缔组织次之,骨骼和肌腱耐寒能力最强。

冻伤鉴别

向您详细介绍冻伤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一般不会与其他疾病混淆。

冻伤症状

向您详细介绍冻伤症状,尤其是冻伤的早期症状,冻伤有什么表现?得了冻伤会怎样?

   一、症状

  多发生于末梢血循环较差的部位和暴露部位,如手足、鼻、耳廓、面颊等处。患部皮肤苍白、冰冷、疼痛和麻木,复温后局部表现和烧伤相似,但局部肿胀一般并不明显。按其损伤深度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四度。

  一度冻伤:为皮肤浅层冻伤。局部皮肤初为苍白色,渐转为蓝紫色,继之出现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无水疱形成。约1周后,症状消失,表皮逐渐脱落,愈后不遗留瘢痕。

  二度冻伤:为全层皮肤冻伤。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灼痛,可于24~48h内出现水疱,如无继发感染,经2~3周,水疱干涸,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有角化不全的新生上皮覆盖,局部可能有持久的僵硬和痛感,但不遗留瘢痕和发生痉挛。

  三度冻伤: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被冻伤。皮肤由苍白逐渐变为蓝色,再转为黑色。皮肤感觉消失,冻伤周围组织出现水肿和水疱,并伴较剧烈的疼痛和灼痒。坏死组织脱落后留有创面,易继发感染。愈合缓慢,愈后遗留瘢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冻伤: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都被冻伤。伤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消失。患处呈暗灰色,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可出现水肿和水疱。2~3周内有明显的坏死分界线出现,一般为干性坏疽,但有时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周围组织水肿以及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往往留下伤残和功能障碍。

  某些冻伤患者可发生并发症,最常见的为局部创面坏死组织的继发感染,如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较严重的则有破伤风、气性坏疽和败血症,此外,尚有少数并发肝炎、心包炎、肾盂肾炎和关节炎等。

  当人体在极低温度环境下过度停留,可导致全身冻伤,此情况称为冻僵,罕见。早期精神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皮肤苍白冰冷,心率加快,伴寒战。当体温降至35℃以下时,各种生理功能由兴奋转为抑制;体温降至32℃以下时,患者表情淡漠,精神错乱,呼吸、心率均减慢,肌肉强直;当体温降至29℃以下时,反应迟钝甚至昏迷,血压下降;当体温降至26℃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

   二、诊断

  1.有受冻史,特别是在潮湿而多风的环境中。

  2.受冻部位早期麻木,复温后有灼痛、痒痛或刺痛等,若有坏死,则无感觉。

  3.冻伤复温后临床表现分为四度:

  Ⅰ度:皮肤浅层冻伤、皮肤呈红斑,轻度水肿。

  Ⅱ度:皮肤浅层和部分深层冻伤,早期充血水肿,继而有水疱形成。

  Ⅲ度:皮肤及皮下组织冻伤,出现皮肤全层坏死,皮肤由苍白变紫褐色再变为黑色。

  Ⅳ度:累及深部组织的冻伤,深部组织干性坏死,失去功能。

冻伤并发症

向您详细介绍冻伤有哪些并发病症,冻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

  当体温降至26℃以下时,可发生心室颤动,最后心跳、呼吸停止。

冻伤就诊

冻伤就诊指南针对冻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冻伤挂什么科室的号?冻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冻伤要做哪些检查?冻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冻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冻伤患者就医,解决冻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3、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等伴随症状?

    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5、治疗情况如何?

    6、有无药物过敏史?

  • 建议就诊科室:

    烧伤科、皮肤科
  •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 诊断标准:

    1.有受冻史,特别是在潮湿而多风的环境中。 2.受冻部位早期麻木,复温后有灼痛、痒痛或刺痛等,若有坏死,则无感觉。 3.冻伤复温后临床表现分为四度: Ⅰ度:皮肤浅层冻伤、皮肤呈红斑,轻度水肿。 Ⅱ度:皮肤浅层和部分深层冻伤,早期充血水肿,继而有水疱形成。 Ⅲ度:皮肤及皮下组织冻伤,出现皮肤全层坏死,皮肤由苍白变紫褐色再变为黑色。 Ⅳ度:累及深部组织的冻伤,深部组织干性坏死,失去功能。 一般不会与其他疾病混淆。
  •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冻伤消失后,不适随诊。
  • 重点检查项目:

    1.皮肤弹性检查

    皮肤的液体含量(血液、淋巴液)、弹力纤维和肌纤维的特性及神经组织的紧张度是决定皮肤弹性高低的重要因素。营养良好,体况佳良,其皮肤均有一定的弹性临床上,把皮肤弹性减退作为判定脱水的指标之一。

    2.皮肤颜色

    人类的皮肤颜色有六不同的,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色,如黄种人和白种人皮肤、红色的嘴唇。主要是因皮肤内黑素的量及分布情况不同所致黑素是种蛋白质衍生物,呈褐色或黑色,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由于黑素的数量、小、类型及分布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肤色。

    3.组织病理

    表皮和真皮水肿。血管充血,可见红色血栓形成,继之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皮肤附件萎缩或变性。脂肪组织呈现结晶及坏死,血管内有时有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脂肪滴(为冻伤独有特征)。随冻伤程度的加重,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也更重,可表现为干、湿性坏疽的组织病理变化。

冻伤检查

向您详细介冻伤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冻伤检查项目有哪些。

常见检查:皮肤颜色皮肤弹性

1.皮肤弹性检查

皮肤的液体含量(血液、淋巴液)、弹力纤维和肌纤维的特性及神经组织的紧张度是决定皮肤弹性高低的重要因素。营养良好,体况佳良,其皮肤均有一定的弹性临床上,把皮肤弹性减退作为判定脱水的指标之一。

2.皮肤颜色

人类的皮肤颜色有六不同的,即红、黄、棕、蓝、黑和白色,如黄种人和白种人皮肤、红色的嘴唇。主要是因皮肤内黑素的量及分布情况不同所致黑素是种蛋白质衍生物,呈褐色或黑色,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由于黑素的数量、小、类型及分布情况不同,从而决定了不同的肤色。

3.组织病理

表皮和真皮水肿。血管充血,可见红色血栓形成,继之血管内膜增生,管腔变窄。皮肤附件萎缩或变性。脂肪组织呈现结晶及坏死,血管内有时有游离的和细胞内的脂肪滴(为冻伤独有特征)。随冻伤程度的加重,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程度也更重,可表现为干、湿性坏疽的组织病理变化。

冻伤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冻伤的治疗方法,治疗冻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冻伤应该吃什么药。

冻伤一般治疗

  一、治疗

  基本治疗目标是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冻伤的早期治疗包括用衣物或用温热的手覆盖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以维持足够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复温,水浴温度应为37℃~43℃,适用于各种冻伤。除非有禁忌,止痛剂应在快速解冻时服用,以便止痛。当皮肤红润柔滑时,表明完全解冻了。禁忌用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干热或缓慢复温,这可进一步损伤组织;对受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应予以支持疗法,如卧床休息、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保护伤口以及避免创伤。在伴有冻伤的低体温患者,最重要的是肢体复温以前先完成体液复苏和恢复核心体温,以预防突然出现的低血压和休克。建议使用抗凝剂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坏疽,己酮可可碱、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并及时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恢复过程长达数月。侵袭近端指趾骨、腕骨或跗骨的损伤,有可能需要截肢。

冻伤护理

向您详细介绍冻伤应该如何护理,冻伤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

冻伤一般护理

  加强对寒冷气候条件下工作者的防冻教育,使其尽量减少体温散失,着装应宽松,保暖,尤其是肢端和耳鼻颊处,应注意保暖,鞋袜应保持干燥,手脚应保持干燥,在无法避免潮湿时,可外涂凡士林,以便预防,皮靴应较大而不紧,不透水,在潮湿地区,可于鞋外涂油或凡士林,此外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进食高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一旦发生冻伤,应尽早进行治疗。

冻伤饮食

饮食适宜:1.宜吃温热性的食物;2.宜吃高热量的食物;3.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宜吃食物 宜吃理由 食用建议
排骨汤 含有丰富的热量以及蛋白质,能够迅速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热能,以及促进组织的修复。 200g排骨与冬瓜或者黄豆同炖食用。
玉米粥 含有丰富的热量,且玉米里面氨基酸含量也高,故对于冻疮有积极的促进恢复的作用。 200g直接食用。可以每日食用
鱼汤 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营养丰富。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适当饮食。可以一周三次服用
饮食禁忌:1.忌吃寒凉性的食物;2.忌吃过于热的食物;3.忌吃过于燥的食物。
忌吃食物 忌吃理由 忌吃建议
羊肉 属于燥热性的食物,在冻伤的初期不宜过补,否则可造成病变部位的肿胀、感染。 宜吃性味平和的猪肉。
火锅 过热,不利于冻伤性疾病的康复。甚至可加重损伤部位的皮肤坏死、脱落。 宜吃温和一些的食物。
狗肉 过于温补,单纯本病而言暂时不利食用。 可在伤口初步恢复以后食用。

冻伤饮食原则

  饮食方面宜清淡的热汤,忌辛辣的食物。

疾病症状专栏 >>

4353 人阅读过 复制文章链接

寒害 冻伤病因 冻伤鉴别 冻伤症状 冻伤并发症 冻伤就诊 冻伤检查 冻伤治疗 冻伤护理 冻伤饮食

推荐文章